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其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进水: 废水首先被引入处理系统,通常经过一些预处理步骤,如格栅、砂池等,以去除较大的固体和颗粒物。

初级沉淀: 进水经过初级沉淀池,使部分悬浮固体和颗粒物沉淀到底部,形成初级沉淀污泥。

生物反应池: 初级沉淀后的水流入生物反应池,也称为活性池。这里是处理的核心区域,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氮和磷等污染物也被微生物去除。

二次沉淀: 生物反应后的水流入二次沉淀池,其中的微生物污泥和未被完全消化的有机物沉淀下来,形成二次沉淀污泥。

回流: 从二次沉淀池底部的污泥中抽取一部分污泥,称为回流污泥,然后将其返回到生物反应池,维持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

出水: 经过二次沉淀后的水,在达到排放标准后,被排放到环境中,或进一步进行后处理,如深度过滤、消毒等。

污泥处理: 从初级和二次沉淀池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如浓缩、脱水、干化等,以减少体积并方便处置。

需要注意的是,活性污泥法的运行需要维护适宜的微生物群落,需要控制进水的负荷、温度、氧气供应等操作条件,以确保生物反应的有效进行。不同规模和要求的废水处理厂可能会在基本流程中加入不同的预处理或后处理步骤,以适应具体情况。


相关产品
相关阅读

Baidu
map